枸杞泡酒作用区别功效,枸杞泡酒的作用与功效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枸杞泡酒作用区别功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枸杞泡酒作用区别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枸杞泡酒跟直接吃有什么区别?
枸杞子泡酒的话,比较常见,单独泡酒的话,将枸子择除杂质,洗净,晾干,放入酒罐中,倒入粮食米酒酒,密封罐口,泡7~10天即可。还可适量的放点人参,鹿茸,灵芝搭配泡酒
很多泡酒配方里面都有放枸杞,例如
【十斤补肾泡酒配方】:枸杞250克,鹿茸200克,鹿鞭1根,林下参4支,淫羊藿100克g,粮食米酒5升。
【做法】:将上述五味药材一起放入酒器内,加人粮食米酒浸泡,封口,130天后即可饮用。
适用范围:补肾,壮阳,益精,治疗劳损,腰膝酸痛,肾虚耳聋,耳鸣,阳痿,阳气衰弱,慢性睾丸炎,妇女血虚,冷宫不孕的作用。
功能主治:补血生精,健脑增髓,滋阴壮阳。用于体质虚弱,神经衰弱,贫血头晕,腰酸背痛,阳虚气弱,阳萎***,肾亏等症。
更多细节可以私信问我,或评论区留言,希望能帮到你。
不建议!
枸杞是一种“食药同源”的经典食品,在现代营销中被“演绎”出很多功效。先说成分,枸杞的营养确实不含糊,它不仅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,还有铁、硒、钙、锌、钾等元素。但泡进酒里,并不会让枸杞多出什么营养,所以也不会产生新的神奇功效。其实每天吃点深色蔬菜和水果,完全可以获得同样多的营养,何必单恋小小枸杞,还要配上酒精考验肝脏呢
黑枸杞泡酒有什么功效?泡出来的酒是什么颜色?
深谢粉丝邀我作答!
先回答第一个问题:黑枸杞泡酒有什么功效?不瞒题主说,这几年,美食坐家一直坚持每天都喝黑枸杞泡的白酒,由于黑枸杞是肝肾同补的良药,它味甘性平,归肝肾经,用黑枸杞泡酒,可以说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。现在,我喝了黑枸杞酒,滋补了肝肾,强壮了筋骨,腰不酸了,腿不疼了,精血足了,头不晕目也不眩啦!
再回答第二个问题:黑枸杞泡出来的酒什么颜色?黑枸杞泡酒一般都选择纯粮酿造的高度白酒,由于白酒是酸性的,因此泡出来的颜色多是紫红色。如果泡的时间长了,黑枸杞就会变成白色了,有些甚至有点透明的白。
最后说说我用黑枸杞泡酒的做法:按黑枸杞250克、白酒1.5公斤的比例,将枸杞剔除杂质,洗净,晾干,备用。选择陶制或玻璃制的容器,不可使用塑料制的容器,因为塑料有可能会和黑枸杞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泡酒的功效。将枸杞放入容器。白酒要选择50~60度的高度纯粮食酒,这样的酒能够杀菌,可让黑枸杞发挥充分的药效。把白酒倒入容器密封,15天左右后启封,即可饮用。一天喝2次,每次喝30~50克,不宜喝太多。
黑枸杞与我们常用的红枸杞是同属植物,有人喜欢用黑枸杞泡水喝,而有的人喜欢用黑枸杞配上其它材料来泡酒喝
海马黑枸杞酒
【配方】黑枸杞、龙眼肉各300克,谷养康无添加泡酒专用酒5000毫升。
【制法】将以上药材置入谷养康无添加泡酒专用酒中,放置阴凉避光处存放,7天后即可
黑枸杞参白酒
【配方】黑枸杞70克,生地黄100克,麦冬60克,甜杏仁30克,人参20克,茯苓30克,谷养康无添加泡酒专用酒5000毫升。
【制法】将以上药材置入无添加泡酒专用酒中,密封浸泡,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
黑枸杞是目前已发现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植物。而花青素被誉为“抗癌神药”,其原因是它藏有大量花青素能消除体内的自由基,有效预防癌细胞的产生,从而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。
用黑枸杞泡酒可治疗关节炎
《神经本草经》称枸杞子“久服坚筋骨,轻身不老,耐寒暑”。其实,枸杞子除了可以调理慢性疾病外,用它泡酒后坚持服用,对于关节炎的调理也有很好的作用。
很多人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有[_a***_]程度的关节疼痛的毛病。
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、韧带、腱鞘、滑囊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急、慢性损伤,加之感受风寒湿邪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,从而引起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。其实这种情况从中医学的角度讲:多由年高体弱,气血不足,寒凝经脉所致,故治疗在“补”、“通”二字,补正人体气血,疏通寒凝经脉,促使功能恢复。枸杞子能滋阴补血,使人体气血充足,加之白酒之体湿而性热,通络走窜,一补一通,故能收效。
而用黑枸杞子泡酒,口服的同时也可以蘸少许枸杞子酒外搽疼痛部位,每天两次,坚持下去,对于改善关节疼痛有很好的疗效。
配方:枸杞子250克,白酒1500克(选择纯粮食酿造的白酒)。
做法:将枸杞子择除杂质,洗净,晾干,放入酒罐中,倒入白酒,密封罐口,浸泡7~10天即可。日服2次,每次1小酒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枸杞泡酒作用区别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枸杞泡酒作用区别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cshows.com/post/59570.html